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豫办〔2018〕26号)和《中共安阳市委办公室、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安办〔2018〕2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构建全县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制度框架体系、责任分工体系,县、乡两级联动工作格局全面形成,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纳税便利度等核心指标大幅提高,商事制度、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进入全省前列。
2019年,营商环境制度政策体系更加完善,衡量营商环境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全面推开,大数据评价可视化系统和第三方评价核验机制建立健全。
2020年,全面强化各项制度措施,推进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标准的固化,进一步优化提升我县营商环境,实现全县各领域营商环境便利度进入省先进行列。
二、开展营商环境核心指标对标优化行动
(一)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同步推进窗口现场办理,做到线上线下“双渠道、双优质”服务,全面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化水平。优化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程序,支持未开业和无债权债务企业快速退出市场。
(二)简化施工许可证办理程序。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优化报建程序,精简前置事项和审批环节,推行提前介入、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并联审批,压缩报建审批时限。2019年,实现全县各类投资项目审批“一口进、一码通,一网办”,全县社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到100个工作日。
(三)方便企业获得水电气暖。建立水电气暖接入统一模式。2019年,对施工涉及的规划、市政、城管、公安等部门相关手续进行并联审批,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建立“容缺办理”机制,一般办理业务基础资料仅为主体证明和产权证明,特殊行业办电资料为主体证明、产权证明和政府批复文件,其它资料在用电工程竣工送电前补齐。实现无电网配套工程低压用户用电接入“当日受理、次日送电”,其余低压用户受理后7个工作日内送电,高压用户报装电网办理环节压减至4个,业务办理时限(不含配套电网施工时间)压缩到25个工作日以内;供水、供气、供暖用户报装时间全面压缩到30个、20个、20个工作日以内。2020年,提前2年实现国家要求的电力用户办电时间压缩2/3以上目标,供水、供气、供暖用户报装时间进一步缩短到20个、15个、15个工作日以内。自供水、供气、供暖工程接通之日起,用户实现通水,通气,通暖。
(四)方便企业和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建设不动产登记领域网上办事服务平台,推动不动产登记、房屋交易、税收征管等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压缩办事时限。2019年,一般登记业务5个工作日内办结,相关业务全面实现网上办理。2020年,办理时限进一步压缩,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五)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建立多元纠纷化解机制。2019—2020年,企业披露程度、董事责任程度、股东诉讼便利度、透明度逐步提高,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六)优化企业纳税服务。落实“新办企业套餐式服务”、“最多跑一次”清单、“全程网上办”清单等服务措施。简并税种申报表,增加自助办税终端,扩展自助办税范围,压缩办税时间。2019年、2020年,一、二、三类企业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分别压缩至3个、7个、10个工作日,2个、6个、8个工作日;依申请业务网上办税分别达到98%、99%。
(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通关、物流“并联”作业,大幅压缩通关流程和办理成本。加强与“一带一路”国际战略大通道的互联互通。
(八)提高商事合同案件审理和执行效率。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2019年,商事合同审判案件平均审理周期控制在6个月以内,执行案件平均执行周期控制在6个月以内,有网络司法拍卖的执行案件控制在12个月以内。2019—2020年,在法定时限内,商事合同案件审理周期和执行判决时间进一步压缩,法院强制执行合同成本明显降低。
(九)提升办理破产案件水平。完善破产程序启动和破产企业识别机制,建立破产案件“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机制,完善管理人报酬保障制度。2020年,破产清算、重整、和解案件各项工作机制全面优化。
(十)提升劳动力市场服务监管效率。强化企业用工服务,搭建“互联网十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健全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2019年,完成“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2020年,乡镇(街道)、产业集聚区、行政村(社区)规范化服务平台全覆盖,劳动仲裁结案率和调解成功率达到93%以上。
(十一)提升创新要素供给和服务水平。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占比、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等指标有较大提升。
(十二)持续改善政商关系。创新政商互动机制,建立健全党委、政府与企业、商会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完善企业家正向激励机制。全面降低政商沟通协调成本。2019—2020年,政商亲近度、政府廉洁度、政府诚信度、政策透明度、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度逐年提高,“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构建进入全省前列。
(十三)方便企业和群众获得社会公共服务。围绕项目落地、企业经营和方便群众生活,优化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增加优质教育、医疗、交通等资源供给,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创造优良宜居宜业环境。2019—2020年,企业对交通便利化、公共设施配套等满意度逐年提升,全县空气优良天数、人均绿地面积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