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资源集约节约管理和综合利用,大幅降低能源、土地、水等资源消耗强度,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循环、低碳方向转变。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县域土地、水、能源等集约节约利用,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优化城乡用地布局,提高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投资强度和环境效益,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节水工艺、技术和器具,逐步增加节水灌溉面积。加强中水在现代煤化工、园林、环卫、绿化等方面的使用,建设节水型城市。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在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家具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降耗降碳专项行动。
——实施绿色制造推广工程。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食品加工、新型煤化工、家居制造等绿色改造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煤—气化—合成氨—合成氨下游产品”、“木材—板材—现代家居—废旧木材(家具)—密度板、刨花板—家具制造”等循环经济链条。加快推进农牧一体化,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和循环利用,构建“种植-秸秆—养殖—粪便—沼气—种植(牧草)—养殖”、“养殖—加工—废弃物资源化”等特色农业循环链。积极开发利用“城市矿产”,开展废旧家电、电动车及汽车零部件、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等再制造,推进城乡生活、餐厨、建筑等垃圾的集中化处置和资源化再利用。
——推进低碳发展。实施低碳试点示范工程,推动煤化工、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减排。积极发展利用新能源,降低能源碳排放强度,重点加快推进“气化滑州”工程建设,实现城区管道天然气全覆盖;有序推进“煤改气”项目建设,新增天然气优先保障民用。支持产业集聚区企业开展低碳体系、低碳产品认证试点,推动产业聚集区、乡镇专业园区低碳试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