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开“落实‘十大战略’助推安阳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发布时间:
2022-06-11
作者
来源:
安阳日报
发布人
何 辉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邢兰敏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红兵 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占坤 市乡村振兴局三级调研员
吉福兵 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
张新力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村镇规划科科长
主持人
朱红杰 中共安阳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
发布时间:2022年6月10日
本报讯(记者张俊军)近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和对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突出重点、固强补短,统筹推进“五大振兴”,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昨天,我市召开“落实‘十大战略’助推安阳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重点向大家介绍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辉在发布会上介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宏伟蓝图,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建立由市领导牵头的乡村振兴五大工作专班,全面推进“五大振兴”,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安阳这块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今年的市委“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乡村振兴。4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等十方面的重点工作,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进行了全面安排。
就我市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何辉指出,我市坚决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狠抓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重点,紧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两条主线,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市的试点村达到150个,批准认定乡村振兴典型乡镇9个、星级试点村60个。林州市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14个乡村振兴县域典型案例之一。
市委、市政府认真履行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去年,我市遭受“7·20”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和秋季连续降雨影响后,先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干群齐上阵、播麦保民生”专项行动和“科技壮苗”行动,开展毁麦、青贮小麦专项排查,统筹疫情防控,组织机收会战,努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今年,我市小麦播种面积29.27万公顷,滑县作为全国小麦第一县、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麦播面积12.07万公顷。目前,我市小麦已进入收获高峰期,丰收已成定局,特殊年份再交丰收答卷。
我市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2021年度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中综合评价为“好”,居全省第三名;全面推进市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平台建设,2021年10月上线运行,目前已有7399人完成自主申报,涉及家庭人口21283人,审核通过5059户14668人,做到了应纳尽纳。全市监测对象享受帮扶措施共57312个,户均4.4个,做到了应扶尽扶。
我市紧扣农业高质量发展主线,克服洪涝灾害和疫情的叠加影响,2021年全市一产增加值较上年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8.4%。今年一季度,农业生产开局良好,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6亿元,同比增长5.6%,较好地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5月10日,市政府公布了第八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目前全市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5家、省级39家、国家级3家。我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全市农产品种类多、质量好,知名度越来越高。
2021年,我市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成立了安阳市乡村建设行动专项小组,印发了《县域国土空间一体化规划》《农村供水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13个专项方案,按照“五县引领、四区并进、十乡率先、百村示范”的思路积极推进;坚持规划先行,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安阳县瓦店乡杜庄村和殷都区铜冶镇东积善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形成了一大批特色村、网红村。
切实搞好灾后重建,全市水利工程防洪减灾能力已达到甚至超过灾前水平,灾后农村受损房屋全部恢复,水毁农田、农村校舍、农村道路、农村公共文化等基础设施正在有序恢复。
何辉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市将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持续发力,大胆探索,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战略新篇章,为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提供有力支撑,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