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手机版 无障碍 | 适老化 | |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关于对县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12-14 作者 来源: 县政协提案委

办理情况:B  

 

滑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对县政协十三届次会议第202

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农林界别委员

您好!

首先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注支持。您所提出关于大力发展我县绿色农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后,我单位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局党组织会议,深入研究,认真研讨,您提出的建议具有现实意义和前瞻性切中了当前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开展下步工作指出明确的方向,我单位将持续加大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力度并逐步完善措施,现就提案答复如下:

一、强化病虫监测预警,指导科学防治

县农业农村局借助2021实施国家植保工程,新建4个自动信息化病虫监测点,提高对病虫害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县植保植检站和8个乡村测报点坚持按时调查,每7天系统调查一次,并适时普查,结合气象预报及病虫发生条件综合预测,年累计印发《病虫情报》18期左右,及时在媒体上公布,为县乡领导及时准确做出防治决策当好参谋,指导科学防治。

二、加强服务组织培育,推进统防统治

目前全县有飞防服务组织8家,拥有植保无人机400余架,统防统治服务能力逐年加强。农业农村局每年利用中央财政一喷三防资金农业防灾减灾等病虫防控资金,参考省市推荐农药,筛选对路药剂进行政府采购,及时组织开展整乡镇统防统治,同时采用抽调技术人员分包乡镇村和监管平台相结合进行飞防服务监督服务,提高防治质量和水平。

三、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一是大力开展种子处理和拌种。播种前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拌种,能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确保幼苗健壮生长发育。目前全县小麦、玉米拌种包衣全覆盖、玉米二次拌种面积60万亩,花生拌种30万亩。二是大力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当前农药市场已禁止销售高度农药,全部是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像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杀虫剂高效新型农药已在农业生产广泛应用;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药剂拌种喷施、生物肥在蔬菜生产等领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但保障了农作物丰产丰收,也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加强政策宣传引导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秸秆综合利用一喷三防政策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对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价值及一喷三防的认识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活动,让农民掌握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和利用途径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

五、强化技术指导服务

我县通过2020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畜禽粪污利用水平逐年提高,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已达到10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截止目前,我县已建成粪污资源化利用管线30余万米,涉及灌溉面积7万余亩,种养循环模式初见雏形将持续加大技术指导,尤其对个别养殖户加强政策宣传,指导增设与养殖数量相匹配的粪污处理设施,指导养殖户科学堆肥、合理利用,防治乱堆乱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022年、2023年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对秸秆收储、运输、储藏等设备及场地进行政策扶持,我县目前已建成5个标准化收储点。我县是农业生产大县,每年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引导农民科学还田、高效离田,促进秸秆五料化利用。

近年来,县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培育专业化植保服务组织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目前我县有专业化植保服务组织8家,拥有植保无人机400余架,能够满足广大农户及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植保服务需求。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的资金投入机制,提高补贴标准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秸秆利用企业。加强秸秆收集、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业运行效率。重点支持秸秆离田、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建设、秸秆有机肥加工、农机具购置等,积极探索秸秆新出路,延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每年利用中央、省财政专项病虫防控资金,适时开展病虫害大面积统防统治,有力推动了全县统防统治工作全面开展。

我们深知,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科研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将持续关注这一问题,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动秸秆综合利用能力的提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主办: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河南合正软件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4105260003 备案序号:豫ICP备2023004875号 豫公网安备 41910402000001号

访问量: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2 20:32:54